# 1. 请求头Accept-Encoding
# 1.1. 概述
HTTP 请求头 Accept-Encoding 会将客户端能够理解的内容编码方式——通常是某种压缩算法——进行通知(给服务端)。通过内容协商的方式,服务端会选择一个客户端提议的方式,使用并在响应头 Content-Encoding 中通知客户端该选择。
即使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支持相同的压缩算法,在 identity 指令可以被接受的情况下,服务器也可以选择对响应主体不进行压缩。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两种常见的情形是:
- 要发送的数据已经经过压缩,再次进行压缩不会导致被传输的数据量更小。一些图像格式的文件会存在这种情况;
- 服务器超载,无法承受压缩需求导致的计算开销。通常,如果服务器使用超过80%的计算能力,微软建议不要压缩。
只要 identity —— 表示不需要进行任何编码——没有被明确禁止使用(通过 identity;q=0 指令或是 *;q=0 而没有为 identity 明确指定权重值),则服务器禁止返回表示客户端错误的 406 Not Acceptable 响应。
# 1.2. 语法
Accept-Encoding: gzip
Accept-Encoding: compress
Accept-Encoding: deflate
Accept-Encoding: br
Accept-Encoding: identity
Accept-Encoding: *
// Multiple algorithms, weighted with the quality value syntax:
Accept-Encoding: deflate, gzip;q=1.0, *;q=0.5
# 1.3. 指令
# 1.3.1. gzip
表示采用 Lempel-Ziv coding (LZ77) 压缩算法,以及32位CRC校验的编码方式。
# 1.3.2. compress
采用 Lempel-Ziv-Welch (LZW) 压缩算法。
# 1.3.3. deflate
采用 zlib 结构和 deflate 压缩算法。
# 1.3.4. br
表示采用 Brotli 算法的编码方式。
# 1.3.5. identity
用于指代自身(例如:未经过压缩和修改)。除非特别指明,这个标记始终可以被接受。
# 1.3.6. *
匹配其他任意未在该请求头字段中列出的编码方式。假如该请求头字段不存在的话,这个值是默认值。它并不代表任意算法都支持,而仅仅表示算法之间无优先次序。
# 1.3.7. ;q= (qvalues weighting)
值代表优先顺序,用相对质量价值 表示,又称为权重。
# 1.4. 示例
Accept-Encoding: gzip
Accept-Encoding: gzip, compress, br
Accept-Encoding: br;q=1.0, gzip;q=0.8, *;q=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