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1.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开端是什么?
1.量子力学,统治微观世界,开端是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
普朗克公式:
- 震动带电粒子的能量不是连续的,是一份份的,每份能量 ε = hv,h是普朗克常数,v是频率
- 每一份能量叫能量子,或称量子。
2.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引用了普朗克的观点。
- 光照射锌板发出电子与频率有关等
- 光:波粒二象性
# 2. 薛定谔的猫与平行宇宙
一、经典力学:确定性的。 量子力学:不确定的。质子周围的电子在哪,质量多大都是不确定的 通过测量,不确定状态就会变成确定状,纠缠态=>本征态.
二、薛定谔的猫
- (放射性)放出粒子 => 毒气放出 => 猫死亡
- 没放出粒子 => 毒气不放出 => 猫活着 猫是否活着是纠缠态,一旦观测,就会变成本征态
三、平行宇宙 两个宇宙,一个宇宙是活猫,一个宇宙是死猫,一看就分裂。如果还有其他类似的实验,还可以继续往前分裂。
# 3. 量子隐形传输
量子通讯 前提: 1.量子不可克隆 2.观测不对称性 对量子的两个不同特征进行两次测量,观测的顺序影响测量结果
光子四种偏振状态:
- 水平偏振
- 垂直偏振
- 左偏振
- 右偏振
检测/发送偏振片有两种:线偏振、斜向偏振
检测片和光子偏振特殊关联 线偏振检测器可以准确测量 水平/垂直偏振光 得到 光子状态(同时设定水平为1 垂直为0) 测量 左/右偏振光是测不准的(50%几率1 50%几率0)
斜向偏振检测器可以准确测量 左/右偏振光,得到光子状态(左为1 右为0) 测量水平/垂直偏振光 测不准(50%几率为1 50%几率为0)
- A发送一组光子给B,A发送之前就测量并记录了结果,
- B收到光子后随机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,然后与A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,
- 如果同样的光子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测量并得到了同样的结果,那么通信就是保密的;
- 如果条件相同而测量结果不同,那说明光子被人动过手脚,那AB之间就要重新考虑通信方式了
# 4. 实物粒子也有波动性吗?
一、光子 波长越长=>波动性显著(双缝干涉实验) 动量越大=>粒子性显著(广电效应)
由于 1⃣️光速c=λf 2⃣️能量ε = hf = mc^2(根据普朗克公式和质能方程) 3⃣️动量P=mc=ε/c 结合上述三个公式,得到P=h / λ
波长越长,波动性越明显,频率越大,粒子性越明显
二、物质波 1.德布罗意:粒子也有波动性
λ = h / P = h /(mv) 例如:子弹波长为2.21*10^(-35)m ,波长很小,所以观测不到波动性
2.波尔:电子轨道量子化 电子的轨道不是随机的,是特定轨道,公式:mrv = nh/(2π), m是电子质量,r是轨道半径,n=1, 2, 3…
驻波,就是绕一圈后能回到原点,所以波长必须满足: 2πr = nλ = nh/(mv) => mrv = nh/(2π)
德布罗意从而用粒子的波动性解释了波尔提出的特定轨道
3.预言:粒子的干涉和衍射
4.波恩:实物粒子的波是概率波
振幅大的地方,粒子出现概率大 振幅小的地方,粒子出现概率小 概率由波函数决定,而波长与动量的关系就是德布罗意提出的关系
# 5. 18个量子比特纠缠
一、纠缠态 叠加态 兔子一公一母
- 纠缠态:A和B的性别是有关系的,如果A是公,B就是母
- 叠加态:两个状态 同时叠加到一个量子上面,测量的时候才知道究竟是公是母
二、18比特纠缠
- 6个光子 * 3个特征 = 18 BIT
- 光子的路径、偏振、角动量三个特征
- 一束光从左到右打到三个 三明治结构的晶体上,每个晶体释放两个光子,然后通过PBS等装置使它们的不同特征发生纠缠
三、应用
- 大数的质因子分解
- 并行计算
# 6. 光是波还是粒子?
一、波粒战争 二、双缝干涉实验 干涉:两列波一叠加,有的地方振动加强,有的地方振动减弱
干涉条件:频率相同,相位差恒定
双缝干涉实验: 一束光经过一个单缝,就会扩展开,像水波一样,然后经过双缝,变成两列波,再去扩展,就会在前面形成干涉条纹。
中间位置,上面波峰到的时候底下的波峰也到,上面一个波长位置,也是强波,中间是弱波。
三、光的衍射 衍射:波在穿过狭缝、小孔或圆盘之类的障碍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
光标类似水波,遇到不大的障碍物,会先分散,然后再在前面汇合。
泊松亮斑: 一束光照射一个障碍物,在光屏上障碍物中心正对位置会出现亮点,因为障碍物各点到该亮点距离相同,干涉加强。
眯眼看灯光,灯光会变长。这是因为相当于加了一道缝,会发生衍射,所以显得变长。
# 7. 光电效应
一开始认为光是粒子,后来认为光是电磁波,再后来光电效应等现象无法解释,提出波粒二象性学说。
爱因斯坦结合普朗克的观点,认为: 1. 光的能量也是一份份的,每一份称为光子。 1⃣️光子能量ε = hf( h 普朗克常数,f 频率) 2⃣️光强,代表了光子个数。光强越大,光子数越多。
2.逸出功 光子照射时,要做功W0,当ε=hf > W0时,可以逸出,反之,无法逸出
3.一个电子最多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,如果光子能量能使电子发出来,就会出现光电效应,否则光子就会散发掉。
现在解释:电子非常多,光子非常少,两个光子打到同一个电子上面的概率非常低。如果光强特别大,比如激光,也有可能两个光子打到同一个电子上。
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:Ek = hf - W0,Ek是电子的动能, hf是光子能量,W0是逸出功
类似球员转会,转会费小于W0时,无法转出,转会费大于W0的部分就球员自己留着
# 8. 反物质
- 非相对论,伽利略方程v=v1+v0
- 相对论,洛伦兹方程v=(v1+v0)/(1+v1v0/c²)
量子力学,薛定谔方程(非相对),狄拉克方程(相对,存在负能级的电子)。
- 狄拉克海,就是真空,一部分是负能级(带正电),一部分是填在负能级上的电子。
- 负能级,反电子,跟电子反号,正电荷。
- 真空+能量 产生 电子和反电子,可逆反应,反过来是正负电子的湮灭。
人们发现了反电子、反质子、反中子,并合成了反氢原子,也就是反物质。 反物质和正常的物质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湮灭,释放出能量。 可以作能源,转化率100%,可以作医疗
α、β射线不属于电磁波
- α粒子,即氦原子核。由两个质子及两个中子组成,并不带任何电子。
α射线,是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α粒子流。
由于α粒子的体积比较大,又带两个正电荷,很容易就可以电离其他物质。 因此,它的能量亦散失得较快,穿透能力在众多电离辐射中是最弱的。
β射线:高速运动的电子流e,贯穿能力很强,电离作用弱。
α射线与β射线本质上是高能粒子流, 而电磁波本质上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, 所以两种射线不是电磁波. 但是根据量子物理学中物质的波粒二象性,粒子与电磁波并无本质上的区别,只是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而已
在电磁波 不显粒子性的时候是没有质量的,且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是光速